本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领导班子
管理团队
历史长廊
校园风景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党派活动
夕阳风采
团旗飘飘
学习资料
教育科研
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学术团队
政策文件
思考感语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捐赠
校友论坛
校友风采
校友文坛
校史拾萃
服务在线
收费公示
平安校园
档案管理
招标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学科建设>>物理>>学科活动

我校物理名师工作室及物理组全体成员赴南京大学参观学习

作者:杨绍兰 来源:物理组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4日 点击数:

近日,我校物理名师工作室及物理组全体成员一行二十余人,在倪亚清老师的带领下,赴南京大学参观、学习。此次活动受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小松教授的热情接待。

马小松教授是我校99届的毕业生,1999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前往荷兰莱顿大学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开始博士的学习和研究,师从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大师Anton.Zeilinger教授,主要致力于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处理。2010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奥地利科学院、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致力于量子通信以及量子光学研究。2014年,回到南京大学任教,继续致力于长距离量子通信和集成量子光学芯片科学研究工作。

生于1980年的马小松教授是一名标准的80后。作为量子信息领域的后起之秀,凭借着持续的努力,马小松教授近年来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不少新突破。比如,在实验基础量子物理学领域,马小松团队实现了名为“延迟选择纠缠交换”的“思想实验”;在量子通信的应用领域,2012年,马小松和同事们凭借143公里的成绩,打破了量子隐形态传输的最远距离世界纪录,也为建设一个基于卫星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也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12世界百大科学进展之一;在实验量子模拟方面,马小松和他的同事们首次在实验中用多光子纠缠态实现了模拟自旋四聚体。他们的实验利用了线性光学的精确量子调控和多光子干涉引起的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展示了量子纠缠的单调性,对于理解并且模拟量子多体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交流会上,马教授首先对母校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无锡一中读书时,物理组倪亚清老师是他的高中班主任和物理老师。他表示:自己能走上科研这条路,非常感谢一中母校“轻负高质”的教学培养,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感谢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尤其是班主任倪亚清老师,在物理方面给的启发引导,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他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有不小影响。

接着,马教授为老师们介绍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发展及近况,并为老师们做了主题为《量子信息处理》的讲座。讲座分别从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处理、长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大众对量子隐形态传输的误解,以及单光子量子信息处理的未来方向等诸多方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量子通讯方面的最新科技前沿。最后马教授还简单介绍了他在南京大学正在开展和建设的有关量子网络、量子信息处理网络方面的研究及探索。

讲座结束后,马小松教授带领老师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物理学院筹建中的南大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以及他所领导团队的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实验室,让老师们有了一次和科技最前沿的量子信息通讯实验室亲密接触的机会。

     通过这次对南京大学的参观活动,所有成员对目前最前沿的量子光学、量子通讯领域的一线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以后的教学资源。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