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领导班子
管理团队
历史长廊
校园风景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党派活动
夕阳风采
团旗飘飘
学习资料
教育科研
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学术团队
政策文件
思考感语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捐赠
校友论坛
校友风采
校友文坛
校史拾萃
服务在线
收费公示
平安校园
档案管理
招标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学科建设>>物理>>竞赛获奖

欣喜过后的思考 ——参加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反思与总结

作者:刘军 来源:物理组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点击数: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江苏赛区)已于2009年9月20日结束,在本届比赛中,我校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固然令人欣喜。但欣喜过后,冷静下来,还是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的辅导工作。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是前提。本届学生的竞赛辅导时间是空前的,回想过去的两年,除学业水平测试前的一段时间外,以物理为例,每周确保至少两节竞赛辅导课(周三下午40分钟,周六下午100分钟),学业水平测试后,甚至达到了每周三节课的密度(周二、周四下午各40分钟,周六下午100分钟)。这些措施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对竞赛的投入。此外,本届学生刚上高一时,物、化两门的周课时是5节,这也确保了我们可以较快地推进教学进度以配合竞赛内容的学习。总之,本届学生享受了从未有过的针对竞赛的政策倾斜(如最后冲刺阶段的停作业甚至停课复习等政策)。在此,对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竞赛教练的全身心投入是保证。面对学生渴求的眼神和求知的欲望,你无法不全力以赴。曾经有过的颗粒无收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我决不能对不起我的学生!因此,我的书架上共计有近二十本的竞赛书籍,让自己扎进书山题海中去。另外,整套的大学普物教材重新请回书桌。因为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属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结合部,高中教学不能讲到位,大学又不讲,因此作为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纽带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的进行竞赛指导。比如“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竞赛中的热点,高中教材只讲万有引力定律及简单的应用,而竞赛大纲还要求学生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如果借助大学教材中的角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学生对行星运动三定律及天体物理的有关知识将会理解的更深、更好,因此在辅导中就存在“基础、巩固、提高”的安排问题。结合上面提到的例子,第一步让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和引力势能公式;第二步用微元法和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导出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相似的规律,待学生完全熟知后,再补充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选择物理竞赛苗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学生从接触高中物理到参加全国竞赛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学习的知识面很广、很深,涉及的方法也很抽象,需要学生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并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去,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执著的追求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名教练,除了传授相关竞赛知识,更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譬如讲到力矩平衡中的杆秤问题,我在分析完杆秤的力学原理及构造特点(无论秤杆粗细是否均匀,刻度一定是均匀的)后,随手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木棒,细绳,钩码若干(既可作秤砣,又可利用其已知的质量,为杆秤定刻度),现场和同学一起根据杆秤原理制作了一根杆秤并当场使用,称量了诸如笔袋、水杯等物体的质量,然后让同学利用弹簧秤当场验证。一时群情激动,同学们都为自己能够亲手制作出一把原来只是听说过的杆秤兴奋不已,学习的热情被瞬间点燃。
        四.竞赛教练既是司令员,又是政委!两年多的准备期是漫长的,这期间要经历很多事情,学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譬如,当学生遇到高考科目学习和竞赛科目学习的冲突而苦恼时,我告诉他们竞赛活动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在确保高考科目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竞赛活动中去。但在每次重要考试之前的一个礼拜,我会让学生全面停课,专心准备,因为事有轻重缓急。再譬如,当学生意识到省一等奖并不那么易得时,不免有些患得患失。我告诉他们,参与竞赛活动,不能抱有功利色彩。我们做最好的努力,但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其实,竞赛学习本身就能让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乃至生活自理能力(经常性的外出学习、考试很能锻炼人)都得到极大的提升。毫不夸张地讲,认真参加过竞赛学习的同学的综合素质已经达到甚至可以超过大学二年级生的水平。通过这些经常性的思想工作,确保学生始终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竞赛学习,既充满激情又不失冷静。
        五.把握好最后三个月的冲刺期!两年多的辛苦付出固然重要,但若把握不好最后的三个月很有可能功亏一篑。因为最终是凭一张试卷说话,而这张试卷上基本没什么可轻易拿分的基础题,这就决定了针对这种考试的备战策略和备战高考是不同的。高考前的最后阶段是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应对竞赛则不然。我的做法是:①利用成志班高考教学结束早的机会,在高二下学期的六月份开始,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复习式的竞赛内容教学,先后复习了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包括曲线运动)的典型问题。对参加竞赛辅导的同学来讲,这是宝贵的复习机会;对其他同学来讲,这样的学习也是拓宽思路、锻炼思维的机会,而且相关的知识也会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事实上,正是这段时间的训练使得部分同学具备了在省复赛中竞争二等奖、三等奖的实力。②在高二暑假阶段,延续之前的复习体系,印发其余章节的讲义。由于不能象前面几章复习那样利用上课时间讲解,因此这些讲义都附有详解以便于学生自学,而且暑期讲义只针对物理竞赛小组的同学(因为没有基础又无人讲解的话基本无法自学)。这样,在九月一日之前,基本把竞赛大纲上的重要内容(至少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内容,指望面面俱到基本是不可能的)过了一遍,为后期的冲刺做好了准备。③我针对预赛的准备期是开学的第一周,准备措施是发三套预赛模拟卷。因为预赛是过关性的考试,而且是按比例分配出线名额,作为一中的学生做这样的准备应该可以了。④预赛结束后的两周冲刺太关键了!这是提升做题状态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我每天都要精心选题,准备答案,先后印发了四套侧重点有所不同的模拟试卷。节奏是第一天下发试卷,第二天下发详解。其实际效果是学生每解决完一套试卷都感觉受益颇多,每天过得非常充实,自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些可能是做模拟卷的最大收获。这两周最忌讳的就是浮光掠影式的看书做题,最可怕的就是心浮气躁,走进复赛考场时会毫无感觉。补充一点,我不太赞成最后两周去大学里准备理论和实验,这往往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形。
       总之,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竞技运动。作为学生,不仅要智力出众,更要情商高人一等;作为老师,首先要通过你的教育和教学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然后就是日复一日对学生加以方法的指导和心态的辅导,一旦学生走上了正轨,你所要做的就是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稀奇古怪”的想法。不客气地讲,这项活动本身是为了应试,但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