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进”视线丨期中考试结束了,和孩子聊过吗?
给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学期已经过半,三个年级的期中考试都已经结束,家长们都拿到孩子们的成绩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如何在期中考试之后怎样与孩子们进行更高效的沟通。
各位家长,很多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正是不容易听进家长叮嘱的年龄,在交流中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向各位家长推荐三个亲子交流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我们面前的早已不是当年一刻不停地想粘着爸妈的孩子了。身体的发育使很多孩子的身高都已经超过了父母,在他们面前我们甚至显得有些“小鸟依人”。同时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不断丰富起来,思想日益成熟起来,很多时候他们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常常让我们有惊喜的感觉。
虽然在我们的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是在他们的心中早已将自己定位为对事物有独立认知的大人了。孩子们对于尊重的渴望甚至比对爱的渴望还要强烈,在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亲的尊重,这对他们是完全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只有得到尊重,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意识到眼前的学习和日后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去谋划,心中的梦想是需要自己去实现的。
既然我们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模式,那么遇到交流不畅,甚至受阻的情况,我们就不应该端起父母的架子,需要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即使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也不行。这样不仅会使之前交流的成果前功尽弃,日后再想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就会变得更困难。
二、理性探讨原则
在与孩子交流之前,我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即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是为了让他们对之前的学习生活有一个理性的认知,找到更好的发展途径,而不是为了指责,更不是为了发泄。
可能孩子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表现得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指责是不明智的。在学习中表现不好,其原因是什么,孩子心里是清楚的,此时喋喋不休的指责反而让孩子恼羞成怒,再加上青春期,并不成熟的心理,原本生成的懊悔和寻求改变的心理,可能会在指责中转化为对着干、抗到底的心态。所以理性探讨就变得异常重要。
我们不翻旧账,不做指责,而是引导孩子对之前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复盘,在哪些事情上做得挺好,在哪些事情上有待提高,更多地探讨当下,就事论事,让孩子把心里确实觉得需要作出的改变讲出来,家长此时再给合理的建议。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爱和尊重,这些建议,孩子们更容易听进去。
三、积极向上原则
我们与孩子交流,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遇到更好的自我,所以在交流中,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暗示请千万少一点。比如“像你这个样子的话以后有什么出息?” “单位里某某的孩子,从小都不用爸妈操心,现在……”
可能很多家长曾经和孩子这么说过,目的是为了通过反向的表达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但是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是强烈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反向表达极有可能成为反向暗示,让他们在原本应该努力前行的路上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应该肯定他们的优点,并且提出合理的期望,让孩子们看到努力之后的美好,以及自己离这样的美好并不遥远。如此,迈开前进的步伐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各位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学习,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困惑、彷徨甚至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作为家长,平时的家庭话题可以少一点学习主题,多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孩子出去吃顿饭、看场电影、来一场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也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正向激励,让他们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追寻自己的目标,成就更好的自我。
祝阖家幸福安康!
无锡市第一中学 德育处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