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领导班子
管理团队
历史长廊
校园风景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党派活动
夕阳风采
团旗飘飘
学习资料
教育科研
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学术团队
政策文件
思考感语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捐赠
校友论坛
校友风采
校友文坛
校史拾萃
服务在线
收费公示
平安校园
档案管理
招标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国际课程>>升学指导

当我们谈论罗德奖学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 来源:国际部 来源:国际部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 点击数:

                                    

近日,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的四位获奖者成为了大家竞相崇拜的学霸代表。这些从中国教育体制里走出来的青年学者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品质?作为在国际部就读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就让我们从认识罗德奖学金和这些学霸开始吧。

 

关于罗德奖学金和获奖者的简介来源于网络资料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是于1902年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选取80名全球刚毕业的本科生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罗德学者也被视为全球学术最高荣誉之一。西塞尔•罗德希望在拥有“道德力量”和“领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养“有公德心的领导阶层”,通过增进世界不同政权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消弭战争。罗德奖学金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学金项目之一,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哈佛教授迈克•桑德尔都是罗德学者,这个诞生了40多位国家领导人、70多位跨国企业董事长或执行长、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奖学金项目今年首次走进中国。

(12月4日的晚宴也是复选的一个环节)

罗德奖学金素有“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称(约为万分之一),今年众多的申请者中有600余人进入了初选程序,经过履历筛选和视频面试,16人进入复选,包括12月4日晚的晚宴和5日的封闭面试,最后选出4名获胜者。他们是张淳映: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以及位于浙江的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实习,研究劳动争议和反腐等话题。她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辩论队的队长,也是晨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秘书长,成功组织了2012、2013年的“文化中国”年度论坛,开展有关于社会创新和青年领导力等话题的讨论。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淳映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中国的媒体平台,追踪报道并评估公共政策。

 

巩辰卓: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时被授予荣誉毕业生,这一称号只授予每年十个最优秀的毕业生。他参加过的学习交换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巴西,英国,美国,芬兰。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坦桑尼亚,之前他曾在暑期义务于当地的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除此之外,他还曾连续三年寒假前往中国的同一个偏远乡村进行支教。辰卓是一名活跃的足球运动员,完成过“垂直马拉松”——攀登101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意欲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商业管理的课程。他的目标是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

 

任娜瑛:现在清华大学就读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娜瑛是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 的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她同时在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担任志愿者,并在英国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一个学期期间,在当地的同志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课余娜瑛还给北京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并长期在清华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任职,与来自法国和亚洲的交换学生互动。她热爱电影、音乐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并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中幽默的不同体现。娜瑛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并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张婉愉: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第一名。婉愉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她连续拿到了获取率为0.2%的全国大学生奖学金。她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还获得过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婉愉在北大和四川省积极地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帮助在工厂作业中受伤的工人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那些饱受硅肺病折磨的工人们。她最喜欢的一句法律引言是著名的法理学家Oliver W. Holmes说的:“如果你有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心灵,你将使(不是觉得)世界变得更理想”。婉愉想在牛津同时攻读一个政治、哲学、经济三修(PPE)的第二学位,希望学习更多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支柱,使法律能为边缘化人群提供更多帮助。

(罗德中国奖学金遴选委员会评委正在讨论)

 

罗德奖学金项目至今秉承罗德先生的遗愿,遴选申请者时不仅要求卓越的学术能力,同时也要求非学术领域的成绩(例如体育、艺术、辩论等),以及乐于帮助他人的内在品质,以及最为重要的、成为领导者的潜力。罗德奖学金对申请者的年龄限制是19-25岁,并且在负笈牛津前必须读完本科。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查尔斯·康恩根据对书面材料的印象给最终名单的16名入选者各标注了一个“个性标签”:“有青年组织者,有会讲故事的人,有生物科学专家,反抗常规的特立独行者,维护正义和平等的斗士,表现出色的农村小孩,有对女性农民工议题感兴趣的,有关心女性问题的,有专注于建模和工程的,有正在翻译教材的,有LGBT行动者,还有一个是共青团领袖……”由于学术以外的成就很难以客观标准来衡量,个性、特点、兴趣、关怀往往成为评判未来领导者潜力的观察角度。尽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均等的机会,出生在经济困难的家庭都意味着人生的起步会困难很多。一直以来令他感到奇怪的一点是,来自最为优越的那个阶层的学生往往很少申请,即使申请了也很少胜出,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看重个性,比起不需要付出就拥有一切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历经磨砺、努力克服困难的人往往更有个性。 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接受新闻采访时表示,罗德奖学金之所以决定进入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因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罗德奖学金项目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在一个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其他国家的罗德学者会从中国学者身上获益很多。并且他认为罗德学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会心怀他人,在他看来,任何在事业中只追求个人所得的人都不是一个好的罗德学者。

 

当我们用上文标粗的部分来对比美国大学的录取要求,他们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卓越的学术能力=高中GPA,你对学习的热情,老师对你的评价。

非学术领域的成绩(例如体育、艺术、辩论等),内在品质、成为领导者的潜力=你的个人品质,去除学生这个角色,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否为身边的人或社区带去积极的影响。你是否有自己的兴趣(课外活动),为这个兴趣投入时间和精力。

“那些在生活中历经磨砺、努力克服困难的人往往更有个性。”=你的经历是否丰富,你是不是对自己的境遇和周围的人和事有一定的思考。

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在一个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学习、增进理解=你是否具有国际视野,是否会接受、包容、欣赏和你的成长背景所不一样的文化。

此外,中国的罗德学者还经历了晚宴评试和封闭面试,也相当于近年来美国大学要求的面试,意在观察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学生是否如他们的申请材料一般出色,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是否能冷静、有条理、有逻辑的提出解决方案。他们和他人是否有积极的互动。

 

当我们在谈论罗德奖学金和罗德学者时,除了崇拜和欣赏,还在谈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文章: 孩子的分数够了吗?